水質監測站是獲取地表水(河流、湖泊)、地下水及飲用水源水質數據的“前哨站”,但設備長期運行易出現傳感器漂移、管路堵塞等問題。掌握以下三招,可快速排查常見隱患,保障監測數據可靠性。
第一招:外觀與基礎條件檢查
首先觀察站房及周邊環境:站房是否漏水(屋頂有無滲水痕跡)、門窗是否完好(防止雨水進入損壞儀器);監測點位周邊有無人為干擾(如傾倒垃圾、施工揚塵),采樣頭是否被漂浮物(如樹葉、藻類)覆蓋(用網兜清理)。檢查供電系統(市電是否穩定,備用發電機能否正常啟動),以及網絡通信(4G天線是否松動,數據傳輸是否中斷)。同時,查看采水管道(PVC或不銹鋼材質)有無破損(尤其是水下部分,可能被水流沖刷腐蝕),確保采樣水流暢通(無氣泡或堵塞)。

第二招:儀器狀態與數據核查
登錄監測站數據平臺,對比實時數據與歷史趨勢(如氨氮濃度突然從0.5mg/L升至2mg/L,可能存在污染事件或儀器故障)?,F場檢查關鍵儀器:
•多參數水質儀(測pH、溶解氧、電導率):用標準溶液(如pH 7.00緩沖液)校準,觀察示值偏差(應<±0.1pH);
•COD在線監測儀:檢查消解池是否清潔(無結垢影響加熱),試劑余量(重鉻酸鉀、硫酸銀溶液是否充足);
•氨氮分析儀:確認比色池無污垢(用擦鏡紙清潔),光源燈管(通常為氘燈)是否老化(發光強度下降會導致吸光度測量不準)。
若數據連續3次超出正常范圍(如溶解氧<2mg/L的清潔水體突然>10mg/L),需排查傳感器是否失效或校準過期。
第三招:維護記錄與應急準備
檢查站房的維護日志(是否記錄每日巡檢、每月校準、每季度試劑更換),確認最近一次校準時間(如pH傳感器需每2周校準一次)。查看應急物資(如備用傳感器、試劑、電源模塊)是否齊全,以及應急預案(如斷電時手動采樣保存)是否可行。同時,測試遠程控制功能(通過平臺發送指令,能否遠程啟動采樣或校準),確保突發情況下可快速響應。
這三招覆蓋了水質監測站的“環境-設備-管理”全鏈條,簡單易操作卻能有效發現80%以上的常見問題,是保障監測數據“真、準、全”的基礎技能。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