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材料疲勞專題學術研討會于10月17日-19日在長沙順利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疲勞分會主辦,湖南大學承辦。為深入推動疲勞領域的理論研究與技術進步,會議特別邀請16位全國專家,圍繞“面向長壽命高可靠服役裝備的疲勞研究新進展"主題展開深入的學術交流與研討。此次研討會旨在進一步凝聚我國疲勞領域的科研力量,促進學術成果與產業需求深度融合,為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實施及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會議匯聚了來自華東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東北大學、鋼研國際新材料創新中心(深圳)、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西南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四川大學、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等全國重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360余名代表現場參會。
研討會開幕式由大會主席湖南大學王曉鋼教授主持。湖南大學副校長姜潮教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開幕致辭,對與會專家學者們表示熱烈歡迎。他介紹了湖南大學教育科研事業取得的進展,并向大家對學校發展的長期支持表達了衷心感謝。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疲勞分會理事長張哲峰研究員代表學會致辭,對材料疲勞專題學術研討會的舉辦歷程與會議特點做了總結,并對疲勞分會主要會議進行規劃與展望。

大會主席湖南大學王曉鋼教授主持開幕式

湖南大學副校長姜潮教授致開幕詞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疲勞分會理事長張哲峰研究員致開幕詞
本期會議以“面向長壽命高可靠服役裝備的疲勞研究新進展"為主題,特邀16位領域學者和行業專家做大會主題報告,系統展示了疲勞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及面臨的挑戰。華東理工大學涂善東院士做“工程損傷理論的興起與發展"報告;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張哲峰研究員做“疲勞與缺陷"報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袁慎芳教授做“全壽命飛行器結構疲勞裂紋的在線量化監測及預測"報告;浙江大學曲紹興教授做“抗疲勞水凝膠的設計策略"報告;天津大學陳旭教授做“基于數據-物理融合驅動方法的疲勞壽命預測研究"報告;東北大學李小武教授做“合金材料疲勞性能優化:短程有序和晶界工程的影響及其協同作用"報告;鋼研國際新材料創新中心(深圳)柴國才教授做“位錯亞結構形成對奧氏體不銹鋼疲勞強度和裂紋萌生的影響"報告;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蔣文春教授做“評估殘余應力對焊接結構疲勞壽命影響的思考與嘗試"報告;西南交通大學康國政教授做“基于機器學習的材料疲勞壽命預測"報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利果教授(江榮教授代)做“氫脆條件下鎳基高溫合金拉伸、疲勞和裂紋擴展實驗和仿真研究"報告;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張廣平研究員做“金屬疲勞的尺度律探索"報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胡殿印教授做“航空發動機陶瓷基復合材料工藝-結構-強度一體化設計進展"報告;四川大學王寵教授做“超聲疲勞實驗技術進展及其應用"報告;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許巍研究員做“航空發動機轉子葉片長壽命振動疲勞研究進展"報告;華中科技大學葉暢教授做“電脈沖輔助超聲強化對鈦合金表面完整性和疲勞性能的影響"報告;湖南大學龍湘云教授做“疲勞裂紋結構強度與壽命智能評估技術"報告。
















涂善東院士、張哲峰研究員、袁慎芳教授、曲紹興教授、陳旭教授、李小武教授、柴國才教授、蔣文春教授、康國政教授、趙利果教授(江榮教授代)、張廣平研究員、胡殿印教授、王寵教授、許巍研究員、葉暢教授、龍湘云教授做大會特邀報告
會議邀請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洪友士研究員、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何玉懷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劉剛教授、北京工業大學尚德廣教授、東北大學王磊教授、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蘇彬研究員、空軍工程大學何宇廷教授、華東理工大學陳浩峰教授8名資深專家作為大會嘉賓主持人,評述報告并帶領專題討論。


大會會場現場
本次材料疲勞專題學術研討會現場座無虛席,研討氛圍熱烈濃厚。參會代表們圍繞報告內容積極提問交流,就技術瓶頸、產業需求、合作方向等展開深入探討,充分展現了我國材料疲勞領域蓬勃的科研活力。會議緊密結合長壽命高可靠服役裝備的疲勞問題,兼具學術深度與產業價值,為科研工作者與企業從業者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合作平臺,對推動我國材料疲勞領域的理論創新、技術突破與成果轉化具有重要意義。
![]()

作為國內資深的疲勞測試解決方案提供商,凱爾測控應邀參會并展示了其最新研發的系列疲勞試驗機。會議期間,公司技術團隊通過詳實的案例與數據,重點介紹了在航空、新能源、生物醫學等材料測試領域的技術突破與應用實踐,其創新的技術性能和精準的測試結果,受到了與會專家的廣泛關注與高度評價。
通過此次會議,凱爾測控不僅與學界、業界同仁進行了深度交流,更彰顯了公司以精密測試裝備推動材料基礎研究與產業創新的決心與實力。未來,凱爾測控將繼續致力于為全球科研與工業領域提供更可靠、更前沿的測試技術支撐。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