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領域,鋼絲繩被譽為“生命繩”,其健康狀態直接關系到整個設備與人員。然而,鋼絲繩內部的損傷猶如“隱形殺手”,傳統檢測方法難以洞察其細微變化。AG-F35鋼絲繩探傷儀的出現,正是為了攻克這一難題,其核心在于采用了先進的漏磁與磁通融合技術,實現了對鋼絲繩內外缺陷無損洞察。
一、 雙劍合璧:原理與分工
AG-F35的檢測技術并非單一手段,而是一個協同工作的智能系統。
漏磁技術:捕捉局部“病灶”該技術如同給鋼絲繩做“CT掃描”。傳感器通過圓形結構對鋼絲繩進行360度周向磁化,能瞬間使其達到磁飽和狀態。一旦鋼絲繩存在斷絲、磨損、銹蝕等局部損傷,磁力線便會發生畸變,在表面形成“漏磁場”。高靈敏度的傳感器能捕捉這些微弱的磁場信號,從而實現對局部缺陷的定位與定性。
磁通技術:評估整體“健康”如果說漏磁技術關注的是“點”,那么磁通技術衡量的就是“面”。它通過監測通過鋼絲繩橫截面的總磁通量變化,來評估其因磨損、銹蝕等原因導致的金屬橫截面積損失(LMA)。這項技術使得AG-F35能夠以±0.05%,量化評估鋼絲繩的整體承載能力是否下降,為決策提供關鍵數據。
二、 融合之道:1+1>2的智能診斷
單純擁有兩項技術并不足以構成優勢,真正的突破在于“融合”。AG-F35將漏磁與磁通的信號進行同步采集與綜合分析,從而實現了更全面的檢測覆蓋:既能發現單個斷絲的尖銳信號,也能感知緩慢發展的均勻磨損,無檢測盲區。
更可靠的缺陷識別:通過交叉驗證兩種信號,避免了誤檢和漏檢。例如,一個微小的外部壓痕可能同時引起局部漏磁和微小的截面積變化,系統通過綜合分析可以更準確地判斷其性質和危害程度。
更直觀的結果呈現:所有檢測數據通過以太網或WiFi高速傳輸至計算機,軟件可在同一界面清晰顯示局部損傷和金屬截面積變化的曲線,并自動生成包含兩項核心結果的Word報告,一目了然。
三、 技術落地:賦能高效安全的工業實踐
這項融合技術的價值,體現在實際應用中。AG-F35允許傳感器與鋼絲繩的相對速度可達18m/s,滿足了大多數動態檢測場景的需求。配合高達5000Hz的采集頻率,即便在高速運行下,也能確保信號無遺漏。此外,從直徑1mm到300mm的鋼絲繩,均可通過配置不同規格的傳感器進行適配,展現了強大的環境適應性。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手機版
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化工儀器網小程序
官方微信
公眾號:chem17
掃碼關注視頻號

















采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