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實驗中,標準溶液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實驗結果的可靠性。然而,配置過程中常因操作細節疏忽導致誤差。本文結合生物實驗特點,梳理標準溶液配置的常見問題及規范操作,幫助實驗人員規避錯誤。
一、生物實驗標準溶液的特殊要求
溶質選擇
生物實驗常用標準品(如蛋白質、核酸)需低溫保存,配置前需室溫平衡,避免冷凝水影響稱量精度。
酶類標準品需避免反復凍融,建議分裝后使用。
溶劑與器皿
核酸溶液需使用無RNase/DNase的槍頭、離心管,器皿需高溫滅菌或DEPC處理。
蛋白質溶液需避免使用強酸/強堿容器,優先選擇硅化玻璃器皿減少吸附。
二、常見問題與規范操作
稱量誤差
問題:微量標準品(如<1mg)未使用十萬分之一天平,或未采用增量法稱量導致灑落。
規范:稱量前將標準品瓶短暫離心,使粉末集中瓶底;使用稱量舟或濾紙承接,避免直接傾倒。
溶解與轉移
問題:蛋白質未充分溶解即定容,或轉移時未用緩沖液沖洗燒杯。
規范:難溶蛋白可超聲助溶(冰浴避免變性),轉移時用移液槍反復吹打3-5次確保無殘留。
定容與保存
問題:未冷卻至室溫即定容(如PCR緩沖液),或未避光保存(如維生素C溶液)。
規范:熱敏感溶液需冰浴冷卻后定容;光敏溶液用棕色瓶存放,4℃短期保存或-80℃長期保存。
三、生物實驗優化建議
分裝策略:易降解標準品(如ATP)按單次用量分裝,避免反復凍融。
濃度驗證:通過紫外分光光度法(核酸)或Bradford法(蛋白質)驗證濃度。
標簽管理:標注配置日期、批號、存儲條件及有效期(如“-20℃避光,有效期30天”)。
結論
生物實驗中的標準溶液配置需兼顧化學規范與生物活性保護。實驗人員應嚴格遵循操作細節,結合物質特性選擇適配方法,并通過分裝、驗證等手段確保溶液穩定性,為后續實驗提供可靠基準。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手機版
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化工儀器網小程序
官方微信
公眾號:chem17
掃碼關注視頻號

















采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