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分光測油儀YP-CY1校準規范全流程解讀←點擊前方鏈接進行詳細了解
在水環境監測與污染防控中,油類物質的定量分析是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紅外分光測油儀通過檢測油類物質在紅外波段的特征吸收,實現水樣、土壤及廢氣中石油類和動植物油的快速測定。然而,為確保每一次測量的數據可靠且可比,遵循完整的紅外分光測油儀校準規范的重要環節。

一、校準的科學依據
紅外分光測油儀基于波數為2930 cm?1、2960 cm?1和3030 cm?1的紅外吸收峰,對CH?、CH?及芳香烴基團進行定量分析。隨著儀器使用時間的增加,光源強度、探測器靈敏度及光學路徑可能出現漂移。校準的核心目的,就是通過標準化流程修正這些偏差,保證吸光度與實際油類濃度之間的線性關系準確可靠。
二、校準流程解析
標準油樣準備:選用國家或行業認證的石油類標準溶液,按梯度濃度配制系列樣品,用于繪制吸光度—濃度標準曲線。
儀器自檢:在校準前檢查波數精度、基線穩定性及噪聲水平,確保光學系統處于最佳狀態。
曲線建立:依次測量各濃度標準油樣的吸光度,繪制標準曲線并計算相關系數R。若R≥0.999,則表明儀器響應符合校準要求。
重復性與漂移驗證:對中等濃度標準樣重復測定,檢查信號穩定性及漂移值,確保測量誤差控制在規范范圍內。
校準記錄與追溯:完整記錄曲線數據、操作條件和校準結果,形成可追溯檔案,為實驗數據提供科學支撐。
三、影響因素與注意事項
校準精度受萃取溶劑純度、比色皿清潔度以及環境溫濕度等因素影響。操作時應保持光學窗片潔凈,溶劑高純且無殘油,實驗環境溫濕度穩定。同時,標準油樣應妥善保存,避免光照或高溫引起濃度變化。
四、科學意義
通過完整、規范的校準流程,紅外分光測油儀能夠將光譜信號準確轉換為可量化的油類數據,確保水體含油量測定結果的科學性與可靠性。這一標準化流程不僅提升了實驗室數據質量,也為環境監管、污染溯源和水資源保護提供了堅實的數據依據。
嚴格執行校準規范,意味著從光譜到數據,每一步都有科學依據,每一份測量結果都值得信賴。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