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熔膠泵(用于熱熔膠的輸送、計量與噴涂,廣泛應用于包裝、印刷、木工、電子等行業)的故障多與“熱熔膠特性(高溫、高黏度、易固化)”“設備結構(泵體、密封、驅動系統)”及“操作維護”相關,常見故障可按“輸送異常、泄漏、發熱過載、堵膠”四大類劃分,具體故障表現、原因及初步排查方向如下:
一、核心故障1:輸送異常——膠量不足、無膠輸出或輸出不穩定
輸送異常是熱熔膠泵最常見故障,直接影響生產效率,主要表現為“出膠量明顯減少/時有時無”“膠量波動大”,核心原因與“膠料狀態、泵體密封性、驅動系統”相關:
1.無膠輸出或膠量嚴重不足
常見原因:
熱熔膠未充分熔融:膠缸溫度不足(未達到熱熔膠熔融溫度,如EVA熱熔膠需150-180℃,溫度低導致膠料呈固態/半固態,無法進入泵腔);或膠缸內膠量過少(低于泵吸入口,導致泵腔吸入空氣)。
泵腔/吸膠通道堵塞:停機后未及時清理,殘留熱熔膠冷卻固化在泵腔、吸膠管或濾網內,堵塞膠料流動通道;或熱熔膠中混入雜質(如金屬碎屑、異物),卡住泵芯。
泵體密封性失效:泵軸密封(如機械密封、油封)磨損或老化,導致空氣進入泵腔(形成“氣阻”),無法建立有效負壓吸膠;或泵腔與泵蓋連接處密封墊損壞,出現漏氣。
驅動系統故障:電機功率不足、減速器損壞或傳動皮帶打滑,導致泵芯轉速不足,無法有效輸送膠料。
初步排查:先檢查膠缸溫度(用測溫儀確認達到熱熔膠熔融溫度)和膠量;再拆卸吸膠濾網查看是否堵塞;最后檢查密封處是否有空氣吸入痕跡(如密封處有氣泡)。
2.出膠量波動大(時多時少)
常見原因:
膠料熔融不均勻:膠缸加熱管局部損壞,導致膠缸內膠料溫度差異大(部分區域過熱變稀、部分區域未充分熔融變稠),膠料黏度波動導致輸送量不穩定。
泵芯磨損:長期使用后,齒輪泵的齒輪(或柱塞泵的柱塞)磨損,導致泵腔內部間隙增大,“內泄漏”增加(膠料從間隙回流,而非被壓出),輸出量隨間隙變化波動。
壓力調節不當:出口壓力閥(溢流閥)設定過高或閥芯卡滯,導致系統壓力不穩定;或外部噴涂槍嘴堵塞/口徑不均,造成背壓波動,反作用影響泵的輸出量。
初步排查:觀察膠缸內膠料是否有“結塊”(未熔融);檢測出口壓力是否穩定(用壓力表監測);若長期使用,需檢查泵芯磨損情況(拆解后觀察齒輪齒面是否有劃痕、凹陷)。
二、核心故障2:泄漏故障——膠料泄漏或潤滑油泄漏
泄漏不僅浪費膠料、污染設備,還可能引發安全隱患(如高溫膠料燙傷),主要分為“熱熔膠泄漏”和“驅動端潤滑油泄漏”兩類:
1.熱熔膠泄漏(泵體、接口或密封處漏膠)
常見原因:
密封件老化/損壞:泵軸密封(機械密封的動環/靜環磨損、O型圈因高溫老化變硬)、泵蓋與泵體的密封墊(高溫下變形、開裂)失效,導致膠料從密封間隙滲出。
管路連接松動:吸膠管/出膠管與泵體的接口(如螺紋連接、法蘭連接)未擰緊,或管接頭密封墊損壞,高溫膠料從接口縫隙泄漏。
泵體裂紋:長期高溫使用或低溫啟動時(泵體溫度驟升驟降),泵體材質(如鑄鐵、鋁合金)因熱應力產生裂紋,膠料從裂紋處滲出。
初步排查:觀察泄漏位置(重點檢查密封處、管路接口);觸摸密封件是否變硬、變形;若泵體有油漬狀膠痕,需檢查是否有裂紋(可用清洗劑擦拭后觀察)。
2.驅動端潤滑油泄漏(電機/減速器端漏油)
常見原因:
軸承密封損壞:電機或減速器的軸承油封老化、磨損,導致潤滑油從軸承端滲出,可能污染膠料(若泄漏位置靠近泵腔)。
潤滑油加注過量:超過油位線,設備運行時油壓過高,潤滑油從呼吸閥或密封間隙溢出。
減速器殼體裂紋:長期振動(如泵芯卡滯導致電機過載振動)導致減速器殼體開裂,潤滑油泄漏。
初步排查:檢查潤滑油油位(是否在規定范圍);觀察電機/減速器端是否有油污,觸摸油封是否有破損;若振動明顯,需檢查泵芯是否卡滯。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