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動閥作為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中的核心執行元件,憑借壓縮空氣作為動力源的優勢,在石油、化工、水處理、電力等領域廣泛應用。其工作原理圍繞 “氣壓驅動 - 機械傳動 - 介質控制" 的核心邏輯展開,通過精準調節壓縮空氣的壓力、流向,實現閥門的開關或開度調節,最終控制管道內流體(液體、氣體、蒸汽等)的通斷、流量或壓力。
一、氣動閥的核心構成:理解原理的基礎
要掌握氣動閥的工作原理,首先需明確其核心組成部件,各部件的協同作用是實現功能的關鍵。典型氣動閥主要包括以下 5 部分:
1.執行機構:氣動閥的 “動力心臟",負責將壓縮空氣的壓力能轉化為機械動能(直線或旋轉運動),驅動閥門閥芯動作。最常見的是薄膜式執行機構(適用于中小型閥門,結構簡單、成本低)和活塞式執行機構(適用于大口徑、高壓差閥門,輸出推力大)。
2.閥體:流體控制的 “通道主體",內部包含閥芯、閥座、流道等結構,是流體流過的核心區域。閥體材質需根據介質特性(腐蝕性、溫度、壓力)選擇,如不銹鋼、鑄鐵、 Hastelloy 合金等。
3.閥芯與閥座:閥門的 “控制核心",通過閥芯與閥座的相對運動(貼合 / 分離、位移)改變流道截面積,實現流體的通斷或流量調節。常見閥芯類型有直行程(如柱塞式、套筒式)和角行程(如蝶板、球閥),分別對應不同的執行機構運動方式。
4.定位器(調節型氣動閥常備):相當于氣動閥的 “大腦",接收來自控制系統的電信號(如 4-20mA),將其轉化為氣壓信號,精準控制執行機構的動作幅度,確保閥芯開度與控制信號一致,實現高精度調節。
5.輔助部件:包括過濾器(去除壓縮空氣中的雜質、水分,保護執行機構)、減壓閥(穩定進氣壓力,避免壓力波動影響閥門動作)、電磁閥(控制壓縮空氣的通斷,實現閥門的快速開關)、限位開關(反饋閥門 “開 / 關" 狀態,用于安全連鎖)。
二、氣動閥的核心工作邏輯:按功能類型拆解
根據控制需求,氣動閥主要分為 “開關型"(僅實現 “全關 / 全開")和 “調節型"(可精準控制開度,調節流量),兩者工作原理略有差異,但核心都是 “氣壓驅動機械動作"。
(一)開關型氣動閥:簡單直接的通斷控制
開關型氣動閥無需精準調節開度,僅需在控制系統指令下完成 “開" 或 “關" 的動作,常見于管道流體的切斷、通斷場景(如儲罐進料閥、排水閥)。其工作過程可分為 “單作用" 和 “雙作用" 兩種模式,核心區別在于執行機構是否需要 “復位彈簧"。
1. 單作用氣動閥(彈簧復位型):一端進氣,彈簧復位
⑴結構特點:執行機構僅一側有氣室,另一側裝有復位彈簧;當氣室無氣壓時,彈簧推動閥芯回到初始位置(初始位置可設為 “關" 或 “開",即 “常閉型" 或 “常開型")。
⑵工作過程(以 “常閉型" 為例):
l當控制系統發出 “開閥" 指令時,電磁閥通電,壓縮空氣經過濾器、減壓閥后進入執行機構的氣室,氣壓克服復位彈簧的彈力,推動活塞(或薄膜)帶動閥芯向上運動,閥芯與閥座分離,閥門打開,流體通過;
l當控制系統發出 “關閥" 指令時,電磁閥斷電,氣室中的壓縮空氣通過電磁閥排氣口排出,氣壓消失,復位彈簧恢復形變,推動活塞(或薄膜)帶動閥芯向下運動,閥芯與閥座緊密貼合,閥門關閉,流體切斷。
⑶優勢:斷電 / 斷氣時可自動復位,安全性高(如介質泄漏時可自動關閥),適用于有安全連鎖需求的場景。
2. 雙作用氣動閥:兩端進氣,雙向驅動
⑴結構特點:執行機構有兩個獨立氣室(上、下氣室),無復位彈簧;閥芯的 “開" 和 “關" 均需通過壓縮空氣驅動,氣壓方向不同,動作方向不同。
⑵工作過程:
l當控制系統發出 “開閥" 指令時,電磁閥切換氣路,壓縮空氣進入執行機構的 “開閥氣室"(如下氣室),推動活塞向上運動,帶動閥芯打開閥門;同時,“關閥氣室"(如上氣室)的空氣通過電磁閥排氣口排出;
l當控制系統發出 “關閥" 指令時,電磁閥再次切換氣路,壓縮空氣進入 “關閥氣室",推動活塞向下運動,帶動閥芯關閉閥門;同時,“開閥氣室" 的空氣排出;
l若斷氣或斷電,閥門會停留在當前位置(無復位功能),需額外配置應急裝置(如手動操作桿)實現緊急動作。
⑶優勢:輸出推力大(兩端氣壓均可利用),動作速度快,適用于大口徑、高壓管道的開關控制。
(二)調節型氣動閥:高精度的開度控制
調節型氣動閥需根據控制系統的反饋信號(如流量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的檢測值),精準調節閥芯開度(如 10%、50%、80%),從而控制流體的流量、壓力或液位,常見于需要穩定工藝參數的場景(如反應釜溫度控制、管道流量調節)。其工作過程的核心是 “定位器的精準控制"。
工作過程(以電 - 氣定位器為例):
1.信號接收與轉換:控制系統(如 PLC、DCS)根據工藝需求,輸出 4-20mA 的電信號(信號大小對應目標開度,如 4mA 對應全關,20mA 對應全開),定位器接收該信號后,通過內部的電子元件(如電路板、噴嘴 - 擋板機構)將電信號轉化為對應的氣壓信號(通常為 0.02-0.1MPa)。
2.氣壓驅動執行機構:定位器輸出的氣壓信號進入執行機構的氣室,推動活塞(或薄膜)帶動閥芯做直線(或旋轉)運動,閥芯開始向目標開度移動。
3.開度反饋與修正:執行機構上裝有 “反饋桿"(或位置傳感器),可實時檢測閥芯的實際開度,并將開度信號反饋給定位器;定位器對比 “目標開度信號" 與 “實際開度反饋信號",若存在偏差(如目標 50%,實際 40%),則自動調整輸出氣壓,推動閥芯繼續運動,直至實際開度與目標開度一致,實現 “閉環控制"。
4.穩定運行:當工藝參數(如流量)發生波動時,傳感器檢測到變化并反饋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調整輸出電信號,定位器再次重復上述過程,調節閥芯開度,將流量穩定在設定值,確保工藝過程的穩定性。
三、關鍵影響因素與常見問題
氣動閥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受多種因素影響,理解這些因素有助于更好地應用和維護:
1.壓縮空氣質量:若空氣中含有水分、油污、雜質,會堵塞執行機構氣路、腐蝕閥芯,導致閥門動作卡頓或泄漏。因此必須配置過濾器、干燥器,定期排水排污。
2.氣源壓力穩定性:氣源壓力波動會導致執行機構推力不穩定,影響閥門開度精度(調節型)或開關速度(開關型),需通過減壓閥將壓力穩定在設計范圍(通常 0.4-0.6MPa)。
3.閥芯與閥座的密封性:閥芯與閥座的磨損、變形會導致介質泄漏,影響控制效果,需選擇耐磨、耐腐蝕的材質(如硬質合金、PTFE 涂層),定期檢查密封面狀況。
4.定位器校準:調節型氣動閥的定位器若校準不準確,會導致開度偏差,需定期(如每半年)根據標準信號(4-20mA)校準定位器,確保信號與開度的線性對應。
四、總結
氣動閥的工作原理可概括為 “以壓縮空氣為動力,通過執行機構將氣壓能轉化為機械動能,驅動閥芯與閥座相對運動,實現對流體的通斷或開度調節"。開關型依靠電磁閥控制氣路通斷,實現簡單開關;調節型通過定位器實現 “信號 - 氣壓 - 開度" 的閉環控制,確保高精度調節。理解其結構、工作模式及影響因素,是正確選型、安裝和維護氣動閥的關鍵,也是保障工業自動化系統穩定運行的基礎。
杭州域勢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為工業及科研客戶提供流量、壓力、真空檢測及控制相關的技術服務及解決方案,公司代理經銷美國ALICAT、瑞士Vogtlin、美國MKS、日本EBARA等品牌,結合代理的產品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流量及壓力監控解決方案,旨在提高客戶的研發及生產效率、改進客戶制造工藝、推動客戶科研及創新進度。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