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lson移液器校準步驟
Gilson移液器校準步驟如下:
一、校準前準備
工具與材料準備:
校準液(通常使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
校準容器(如小燒杯或離心管)。
計時器。
稱量器具(如分析天平,精度至少0.1mg)。
溫度計與濕度計(確保環境溫度20-25℃,濕度50-70%)。
清潔工具(如無塵布)。
儀器檢查:
清潔移液器,確保其干凈無塵,避免污染校準液。
檢查移液器的外觀和功能,確保其正常工作。
移液器提前在室溫下平衡1小時,避免熱脹冷縮影響校準結果。
環境控制:
校準應在無通風、無氣流干擾的房間內進行。
溫度波動應控制在±1℃以內,以減少體積誤差。
二、校準步驟
選擇校準點:
選擇移液器的最小量程、50%量程和最大量程作為校準點。例如,對于1000μL的移液器,可選擇200μL、500μL和1000μL作為校準點。
預潤洗吸頭:
安裝適當的吸頭,并進行預潤洗。吸取蒸餾水后排空,重復3次,以消除吸頭表面張力影響。
吸取與排放校準液:
垂直握住移液器,將吸頭浸入校準液液面下2-3毫米處。
緩慢平穩地松開按鈕,吸入校準液。等待1秒鐘后,將吸頭提離液面,并貼壁停留2-3秒,使管尖外側的液滴滑落。
將吸頭口貼到容器內壁底部并保持10-40°傾斜,平穩地把按鈕壓到第一停點,等待1秒鐘后再把按鈕壓到第二停點以排出剩余液體。
立即蓋上容器蓋子,以減少蒸發損失。
稱重與記錄:
將容器放在分析天平上,去皮重后記錄初始質量。
排放校準液后,立即記錄容器和校準液的總質量。
計算實際移取的校準液質量,并根據室溫下純水的密度(1g=1μL,20℃時)轉換為體積。
重復測量:
每個校準點重復測量10次,以確保數據的可靠性。
記錄每次測量的實際體積和設定體積。
三、計算與調整
計算誤差:
根據實際體積和設定體積計算誤差百分比。誤差(%)= [(實際體積 - 設定體積) / 設定體積] × 100%。
單次誤差應控制在±1%以內(如100μL允許誤差±1μL),10次重復誤差的變異系數(CV)應≤0.5%。
調整移液器:
如果誤差超出允許范圍,需要進行調整。大部分Gilson移液器內置校準旋鈕,可通過專用工具進行微調。
逆時針旋轉螺絲可增加活塞行程(適用于實測體積偏小的情況),順時針旋轉螺絲可減少活塞行程(適用于實測體積偏大的情況)。
調整后重復稱重法校準,直至誤差達標。每次調節幅度應≤1/4圈,避免暴力旋轉導致精密齒輪損壞。
四、校準后處理
記錄校準結果:
記錄校準日期、儀器型號、校準液信息、校準結果和調整情況。
保存校準記錄,以便后續參考和對比。
清潔與保養:
校準完成后,清潔移液器和吸頭,避免殘留校準液影響后續使用。
定期對移液器進行保養,如涂抹真空油脂潤滑活塞、更換過濾片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