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八連排八連管作為分子生物學實驗中樣本(如核酸、PCR試劑)儲存的專用耗材,其低溫儲存(通常-20℃/-80℃)的穩定性直接影響樣本活性與后續實驗結果。需通過“容器適配-溫度精準-操作規范-環境防護”的全流程保障,避免因儲存不當導致的管體破損、樣本污染或活性降解,確保儲存期間樣本質量穩定。
一、專用儲存容器:構建第一層防護屏障
適配性儲存盒選擇:需使用與八連管尺寸匹配的專用凍存盒(如帶分區卡槽的聚丙烯材質盒),確保每排八連管垂直固定,避免堆疊擠壓導致管體變形或管口密封失效。凍存盒需耐低溫(-80℃下無脆裂),且具備良好密封性,可隔絕外界濕氣與雜質,防止八連管外壁結霜或被污染。
分區標識與隔離:不同類型樣本(如DNA、RNA、酶試劑)的八連管需分區存放,用標簽明確標注樣本類型、儲存日期、濃度等信息,避免交叉混淆;對含揮發性試劑或易污染樣本的八連管,需單獨放入密封袋(如防漏聚乙烯袋)后再入凍存盒,防止樣本泄漏污染其他管體,或外界污染物侵入。
二、精準溫度控制:規避溫度波動影響
儲存溫度適配:根據樣本特性選擇對應低溫環境——短期儲存(1-7天)的普通核酸樣本可放-20℃冰箱,長期儲存(>1個月)的RNA、酶等敏感樣本需放-80℃超低溫冰箱,避免因溫度偏高導致樣本降解(如RNA在-20℃儲存易被RNase降解,活性下降50%以上)。
減少溫度波動:取放八連管時需快速操作(單次操作時間<30秒),避免冰箱門長時間開啟導致局部溫度升高(-80℃冰箱開門1分鐘,內部溫度可上升10-15℃);可使用預冷的取樣勺或凍存盒,減少羅氏八連排八連管暴露在室溫環境的時間,防止管內樣本反復凍融(反復凍融3次以上,核酸完整性會顯著下降)。

三、規范操作流程:保護管體與樣本密封
管口密封檢查:儲存前需確認八連管的管蓋已扣緊(如聽到“咔嗒”聲),或使用適配的密封膜(如parafilm膜)纏繞管口,尤其對-80℃儲存的樣本,可防止低溫下管蓋收縮導致的密封失效,避免樣本揮發或吸收冰箱內濕氣(濕氣進入會導致樣本濃度稀釋,或凍融后產生冰晶破壞樣本結構)。
取放與解凍操作:從低溫環境取出后,需在冰浴中緩慢解凍(避免室溫快速解凍導致樣本受熱不均);解凍后不可反復凍存,建議按單次用量分裝后再儲存;操作時避免用手直接接觸管體,需戴無粉手套,防止手部油脂、RNase等污染管體或通過管口侵入樣本。
四、環境與耗材適配:長期穩定性保障
冰箱環境維護:定期清潔低溫冰箱(每3個月一次),去除內部冰霜與雜質,確保冰箱內溫度均勻(溫差≤2℃);避免將八連管存放在冰箱門架(溫度波動大),需放在冰箱內部靠后位置(溫度更穩定)。
耗材兼容性確認:確保八連管材質耐低溫(如聚丙烯材質可耐受-80℃低溫,無脆裂風險),且與樣本化學性質兼容(如存放強腐蝕性試劑時,需確認管體耐化學腐蝕,避免材質溶出污染樣本)。
通過以上“穩定性保障”策略,可有效維持羅氏八連排八連管在低溫儲存中的樣本活性與管體完整性,為分子生物學實驗的重復性與準確性提供可靠的樣本基礎,適配PCR檢測、基因測序等對樣本質量要求嚴苛的場景。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