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生命科學研究中,Western Blot(WB)作為蛋白質分析的核心技術,正經歷著很大的變革與創新,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重要領域。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跡)技術自1979年發明以來,已成為生命科學領域不能少的蛋白質分析工具。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完善,WB領域涌現出許多熱點研究方向。這些方向不僅涉及技術本身的優化與創新,還包括其在疾病機制研究、生物標志物發現及藥物開發等方面的應用。這些研究方向也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自然)重點支持的熱點領域。
本文將圍繞WB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探討幾個國自然熱點話題,為科研工作者提供思路和參考。
傳統WB技術存在操作繁瑣、耗時較長、重復性差等問題。在涉及低豐度蛋白檢測時,靈敏度不足容易導致假陰性結果。同時,傳統WB的手動操作步驟多,實驗結果易受人為因素影響,重復性差,難以滿足高質量研究的需求。

近年來,多項新技術正致力于解決這些瓶頸問題。延邊大學李東浩教授團隊開發的"靶型免疫印跡"(Concentric-Type Immunoblotting, CIB)新技術采用環形非均勻電場驅動,使蛋白質的電遷移距離和電泳速度分別提高了1.47倍和1.75倍(以15 kDa蛋白為例),整體分離時間比傳統WB顯著縮短了3.33倍。
這種技術通過梯度變化的電場作用顯著提升了電遷移速度,對高、中、低分子量蛋白質的分辨率分別提高了2.39、1.89和3.54倍,對TSG101、CD9和Alix等外泌體蛋白的檢測靈敏度分別提升了2.11倍、3.88倍和2.38倍。
Simple Western毛細管免疫分析技術則采用全自動毛細管電泳免疫分析系統,將單次分析時間從WB的數天縮短至3小時,蛋白需求降低10倍。這種技術避免了轉膜變異,自動峰識別提升了重復性,兼容96孔板高通量篩選,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標志物開發和治療評估樹立了新標準。
自動化工作站也是WB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艾普拜生物推出的Auto 12全自動蛋白印跡工作站,能夠自動完成膜的封閉、一抗孵育、二抗孵育和清洗,支持12通道,各通道可獨立設置程序,通量靈活,最多可一次處理24張膜。
這種自動化操作不僅減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瑣和誤差,還通過流體清洗減少二抗在膜上的附著,降低背景,提高信噪比和相對靈敏度。
表格1:傳統WB技術與創新技術的性能對比
技術類型 | 檢測靈敏度 | 操作時間 | 通量 | 重復性 |
傳統WB | 基礎靈敏度 | ≥4小時 | 低 | CV≥15% |
靶型免疫印跡(CIB) | 提高2-3倍 | 縮短3.33倍 | 中高 | CV≤5% |
SimpleWestern | 提高10倍 | 縮短至3小時 | 高通量 | CV≤2% |
全自動工作站 | 提高信噪比 | 減少人工操作 | 12-24通道 | CV≤3% |
這些技術的創新不僅解決了傳統WB的痛點問題,也為WB技術在國自然基金中的應用提供了新的方向。研究者可以基于這些技術創新,設計更具創新性和可行性的研究方案,提高國自然基金申請的競爭力。
數據可重復性是WB研究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2025年調研顯示:76.5%的科研機構因印跡分析誤差導致論文返修,43%的產業化項目因此延誤申報進度。
內參蛋白的選擇對于WB數據的精準量化至關重要。常用的內參基因如GAPDH和β-actin在不同的實驗條件下,其表達穩定性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美國西部衛生科學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豬肩袖肌腱組織研究中,14-3-3ζ在正常和高血脂條件下均表現出穩定的表達模式,是WB分析的可靠內參蛋白。
選擇內參蛋白時需要考慮多個因素:
?樣本類型:對于全細胞樣本,β-actin和GAPDH是常用選擇,但在脂肪組織、肌肉組織實驗中需謹慎使用;
?實驗條件:在涉及能量代謝異常的實驗模型(如缺氧、糖尿病模型)中,GAPDH不適用;
?亞細胞定位:研究細胞黏附、遷移相關實驗時,Vinculin可能是理想內參;
LI-COR Biosciences公司的Odyssey紅外激光成像系統可以實現定量Western Blot檢測,具有重復性好、定量準確、多色熒光成像等特點。
這種系統不僅可以在同一張膜上同時成像多個條帶,無需剪膜,滿足了期刊雜志對于目的蛋白和內參蛋白在同一膜上成像的要求,還能在進行蛋白質磷酸化分析時,使用不同熒光基團標記的二抗,同時檢測磷酸化蛋白水平和該蛋白的總水平。
智能分析系統也是WB數據標準化的重要方向。觀遠數據智能分析平臺通過AI算法重構、云端協作和全自動成像三大模塊,將電泳檢測效率提升82%,錯誤率降低至0.3%以下。
該系統采用480-850nm寬波段捕捉,成功解析低豐度蛋白條帶(<0.1ng),并通過區塊鏈數據存證,每個檢測批次生成NIST認證的時間戳,保證了數據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外泌體作為細胞間通訊載體,其攜帶的蛋白質分子不僅包含來源細胞的"分子指紋",還能動態反映生理病理狀態,因此外泌體蛋白質的檢測在疾病早期診斷、療效評估及預后中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生物流體中復雜成分的干擾、外泌體蛋白質之間表達差異大、外泌體樣本量少以及蛋白質含量低等問題,對外泌體蛋白的分離及檢測方法的靈敏度提出了巨大挑戰。
延邊大學李東浩教授團隊開發的靶型免疫印跡新技術為外泌體蛋白質研究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該技術通過環形非均勻電場結合Western blot的方法,實現了外泌體蛋白的同時分離和高靈敏檢測。
研究人員利用可以覆蓋外泌體蛋白分子量的蛋白Marker(15-150 kDa)作為模型構建CIB中的蛋白質同時分離檢測方法,巧妙利用環形非均勻電場梯度變化特征,創建在CIB中的螺旋型進樣方法,系統性評價不同半徑下的梯度電場驅動對蛋白質的電遷移差異分離行為。
研究表明,CIB對TSG101、CD9和Alix等外泌體蛋白的檢出限分別為0.25 μg、0.6 μg和2.0 μg,而傳統WB的檢出限分別為0.75 μg、0.9 μg和4.0 μg。這種技術的優勢在于由于其環形幾何特性在中心區域同心收斂帶來高效濃縮效應,提高了檢測靈敏度,可以解決WB檢測中的假陰性問題,有望成為普適性、通用型的檢測蛋白質工具。
外泌體蛋白檢測技術的創新為疾病生物標志物的發現提供了新途徑,這也是國自然基金重點關注的熱點領域之一。研究者可以基于這些技術創新,設計針對特定疾病的外泌體生物標志物研究方案,提高國自然基金申請的創新性和可行性。
翻譯后修飾(PTM)研究是蛋白質功能研究的重要領域,也是國自然基金支持的熱點方向。然而,PTM抗體的可靠性問題長期困擾著科研人員。

特別是針對甲基化、乙酰化等關鍵表觀遺傳標記的研究常因抗體交叉反應導致數據失真,這一問題在癌癥等疾病機制研究中尤為突出。
為破解這一困局,研究團隊開發了兩種革命性技術:MILKSHAKE(基于修飾麥芽糖結合蛋白的Western blot驗證系統)和Sundae(基因工程化MBP的ELISA檢測平臺)。前者通過sortase A將合成肽段與修飾MBP/CBD蛋白偶聯,構建出精確控制PTM狀態的標準化抗原;后者則采用"風味掃描"策略,可系統評估單個氨基酸殘基對抗體結合的影響。
研究發現,甲基化抗體在傳統裂解物驗證中有30%出現誤導性結論,而MILKSHAKE技術能有效識別這些隱患。例如,在評估23種商業化乙酰化抗體時,Vanilla MILKSHAKE顯示所有抗體均特異性識別乙酰化肽段,但HEK293裂解物背景下的Strawberry版本揭示Vendor C抗p53抗體存在顯著脫靶結合,信號強度比目標條帶低3倍。
對于抗體藥物開發,Sundae平臺可提前預測臨床候選抗體的表位逃逸風險。例如,RSV靶向抗體Motavizumab對pAT158 Sundae蛋白的結合強度是Palivizumab的3倍(p<0.01),與臨床前數據一致。但KRAS G12D抗體在0.3 μg/mL以上濃度時出現G12C交叉反應,揭示現有突變特異性抗體存在潛在風險。
這些技術的創新為PTM研究提供了標準化驗證體系,解決了PTM抗體批次間可比性、復雜樣本背景下假陽性識別和單氨基酸殘基貢獻量化等三大核心問題。對于國自然基金申請者來說,這些技術創新為解決PTM研究中的抗體特異性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設計更可靠、更創新的研究方案。
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是國自然基金重點支持的領域之一,而WB技術在這些疾病的蛋白質異常表達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多聚谷氨酰胺疾病(polyQ)是一類由CAG三核苷酸異常擴增導致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包括亨廷頓舞蹈癥(HD)、脊髓小腦共濟失調(SCA1/2/3/6/7/17)等9種類型。這些疾病的共同特征是突變蛋白中多聚谷氨酰胺鏈(polyQ)的異常延長,引發毒性增益功能。
VICO Therapeutics團隊開發了基于Simple Western(SW)毛細管免疫分析的高效定量方法,成功建立了HTT、ATXN1/2/3、ATN1和AR蛋白的檢測體系,并創新性利用caspase 3酶切實現HTT突變/野生型亞型分離。
針對HTT蛋白,研究人員開發了caspase 3酶切結合66-440 kDa分離模塊的方案,通過抗體稀釋和蛋白負載梯度實驗確定檢測體系的線性范圍。
全長HTT無法直接分離亞型,但經caspase 3處理產生的N端片段(N-WtHTT~56 kDa,N-MtHTT>59 kDa)在GM09197(18/175 CAG)細胞中顯示250 kDa條帶,CAG長度與遷移率呈正相關。
對于ATXN3蛋白,使用抗體ab221143在12-230 kDa模塊中實現52 kDa野生型與70 kDa突變型的分離,信噪比>1400,線性范圍0.05-0.6 mg/mL。
這些技術的突破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機制研究和治療開發提供了有力工具,也是國自然基金重點支持的熱點領域。研究者可以基于這些技術創新,設計針對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機制和治療策略研究方案,提高國自然基金申請的競爭力。
Western Blot技術的創新與發展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成為國自然基金支持的熱點領域。從技術創新到應用拓展,從數據標準化到多維數據分析,WB技術正朝著更靈敏、更準確、更高效、更自動化的方向發展。
對于國自然基金申請者來說,關注WB技術的最新進展,將其與自己的研究方向有機結合,設計創新性強、可行性高的研究方案,將有助于提高基金申請的競爭力。
同時,關注數據可重復性、標準化和多重驗證等問題,確保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科學性,也是國自然基金申請中需要重視的方面。
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的不斷發展,WB數據分析和結果解讀將更加精準和高效,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這些技術的發展也將進一步推動WB技術在國自然基金中的應用,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更多支持。
產品推薦
用于細胞或組織樣本的裂解和蛋白提取。
編號 | 名稱 | 特點說明 |
abs9301 | Glass gel預制膠 | 防止蛋白磷酸化位點去磷酸化,保護蛋白的翻譯后修飾狀態。 |
abs9915 | Western Blot 快速封閉液 | 高效快速應用于 Western Blot 等實驗的封閉液。 |
abs958 | Western一抗二抗去除液(酸性) | 適用于使用NC或PVDF膜進行Western Blot檢測時條件的優化或同一樣品不同蛋白的檢測。 |
abs9940 | Western免冰浴快速轉膜液 | 免冰浴快速轉膜液用于Western Blot 濕轉法轉膜,特殊的配方大幅減少濕轉過程中的產熱,無需冰浴,提高轉膜的效果。 |
abs9116 | 免疫印跡及免疫沉淀用(WB/IP)裂解液 | 適用于 PAGE,蛋白免疫印跡(Western Blot),免疫沉淀(IP),免疫共沉淀,ELISA 等實驗。 |
好消息!Absin文獻獎勵重磅升級!
Absin產品線:
爆款產品:試劑盒(mIHC、IHC、凋亡、ELISA、ChIP、Co-IP、TR-FRET、生化檢測、殘留檢測、多因子檢測);細胞培養(類器官試劑盒+基質膠,胎牛血清+培養添加劑+細胞因子)、分化試劑盒;分子(mRNA合成服務+提取試劑盒);化合物大包裝;輔助試劑、耗材/儀器、定制服務(抗體/多肽/蛋白/標記/檢測)...
特色產品:雞胚提取物CEE、B27、N2、霍亂毒素B亞單位CTB、牛腦垂體提取物BPE、百日咳毒素PTX、重組人胰島素Insulin、人源低密度脂蛋白LDL...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