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波長酶標儀:多功能微孔板檢測的核心平臺
在現代生命科學研究、藥物開發、臨床診斷和食品安全檢測中,微孔板讀數儀(Microplate Reader)已成為分析工具。其中,全波長酶標儀憑借其寬光譜覆蓋能力、高靈敏度與多功能性,成為實驗室中應用的檢測設備之一。它不僅可完成傳統的ELISA分析,還能支持核酸/蛋白定量、細胞活力檢測、酶動力學研究等多種應用,被譽為“全能型”微孔板檢測平臺。
一、技術原理與核心構成
全波長酶標儀是一種基于分光光度法的自動化檢測儀器,其核心功能是測量微孔板中樣品對特定波長光的吸收、熒光或化學發光信號。所謂“全波長”,指的是該儀器能夠在紫外-可見-近紅外范圍內(通常為200–1000 nm)連續掃描并檢測吸光度,無需更換濾光片即可自由選擇任意波長。
其主要組成部分包括:
-光源系統:采用高強度氙燈(Xenon Lamp),具備瞬時啟動、壽命長、光譜連續且穩定的特點,覆蓋從紫外到近紅外的寬波段,滿足多種檢測需求。
-單色器或光柵系統:取代傳統濾光輪,通過光柵或棱鏡將復合光分解為單一波長,實現波長的精確選擇與連續掃描,分辨率可達1 nm。
-微孔板載臺:可兼容96孔、384孔甚至1536孔板,配備自動振蕩器以混勻反應液,提升檢測一致性。
-檢測器:使用高靈敏度光電倍增管(PMT)或CCD傳感器,實時采集各孔的光信號,并轉化為數字數據。
-控制軟件:集成于觸摸屏或PC端,支持程序設置、實時監控、數據處理與曲線擬合,部分型號還具備多板堆疊自動進樣功能。
二、檢測模式與典型應用
全波長酶標儀通常支持以下幾種主要檢測模式:
1.吸光度檢測(Absorbance)
這是最基礎也是的應用,用于比色法分析。例如:
-ELISA實驗中TMB、OPD等底物顯色反應的定量;
-核酸(A260)和蛋白質(A280)濃度測定;
-細胞增殖(CCK-8、MTT)、細胞毒性(LDH釋放)檢測;
-酶活性分析(如ALP、ACP等)。
全波長掃描功能特別適用于未知最大吸收峰的確定或方法開發階段的波長優化。
2.熒光強度檢測(Fluorescence Intensity,FI)
可激發并檢測熒光標記物的發射光,常用于:
-熒光染料(如FITC、Rhodamine)標記的免疫分析;
-鈣離子、pH、膜電位等細胞功能探針檢測;
-報告基因(如GFP)表達分析。
3.化學發光檢測(Luminescence)
無需外部光源,直接檢測樣品自身產生的光信號,具有信噪比,適用于:
-化學發光ELISA(如HRP-ECL體系);
-報告基因檢測(Luciferase);
-ATP生物發光法檢測微生物污染。
部分機型還可支持時間分辨熒光(TRF)和熒光偏振(FP)等模式,拓展至高通量篩選(HTS)領域。
三、性能優勢與創新特點:
-靈活性高:無需預裝濾光片,用戶可根據實驗需求自由設定檢測波長,尤其適合新方法開發;
-節省成本:避免頻繁更換濾光片,降低維護費用;
-掃描功能強大:可進行全波長掃描(Spectrum Scan),快速確定最佳檢測波長;
-多點動能學分析:支持長時間連續監測,繪制反應動力學曲線;
-高通量與自動化:配合自動進樣器和條形碼識別,實現無人值守批量檢測。
此外,現代全波長酶標儀普遍具備Z軸聚焦技術,確保不同液體高度下的信號一致性,提升數據可靠性。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