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柱材料試驗機作為材料力學性能檢測的核心設備,其力值測量精度直接決定檢測數據的可靠性,廣泛影響航空航天、汽車制造、建筑材料等領域的產品質量評估。力值校準作為保障設備精度的關鍵環節,需遵循科學流程并建立全周期保障機制,才能有效規避檢測誤差帶來的工程風險。
力值校準的核心流程需嚴格遵循國家計量規范。首先要進行校準前準備,需將試驗機置于溫度(20±5)℃、濕度≤65%RH的恒溫恒濕環境中,靜置24小時以上,避免環境溫濕度波動對傳感器精度造成影響;同時清潔力值傳感器接觸面,檢查設備傳動系統是否存在卡滯現象。校準過程中,需采用符合JJG139標準的標準測力儀作為基準,選取5個以上校準點(覆蓋設備量程的20%-100%),每個校準點進行3次重復加載,記錄試驗機示值與標準測力儀示值的偏差。當偏差超過設備最大允許誤差(通常為±1%)時,需通過設備軟件或硬件調整傳感器靈敏度系數,直至偏差滿足要求。
精度保障需兼顧設備維護與操作規范。從設備本身來看,力值傳感器作為核心部件,需每6個月進行一次校準,避免長期使用導致的零點漂移;傳動系統的滾珠絲杠需定期涂抹專用潤滑脂,減少摩擦阻力對力值傳遞的影響,一般建議每3個月維護一次。在操作層面,操作人員需嚴格按照設備操作規程進行加載,避免瞬間沖擊加載——實驗表明,沖擊加載會導致力值示值超差可達5%以上;同時需定期檢查試樣夾持裝置的同軸度,若夾持偏心,會使測量力值產生3%-8%的系統誤差。
此外,建立完善的精度追溯體系至關重要。企業應建立設備校準檔案,詳細記錄每次校準的時間、校準點數據、調整情況等信息,確保力值精度可追溯;同時定期參加實驗室間比對或能力驗證,通過與機構的檢測結果對比,驗證設備精度的穩定性。對于老舊設備,當校準偏差反復超差且調整效果不佳時,需及時更換核心部件或更新設備,避免因設備老化導致檢測數據失真。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