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率是衡量物體表面輻射紅外能量能力的關鍵參數,直接影響Kleiber測溫儀的測量精度。若未根據被測材質正確設置發射率,可能導致溫度偏差超±5℃。以下是避開材質誤判的三大實用技巧:
技巧一:查閱材質發射率表,結合表面狀態調整
參考權威數據:不同材質的發射率差異顯著,例如:
金屬:拋光表面(如不銹鋼)發射率僅0.05~0.3,氧化或粗糙后升至0.6~0.8;
非金屬:塑料、橡膠等發射率通常為0.8~0.95;
涂層材料:啞光黑漆發射率接近0.95,反光涂層可能低至0.3。
注意表面狀態:同一材質在不同處理下發射率可能變化。例如,拋光金屬與氧化金屬的發射率可能相差數倍,需根據實際表面狀態調整參數。
技巧二:對比接觸式測溫,校準發射率設置
實驗步驟:
將目標物體加熱至穩定溫度(建議與環境溫差>50℃);
使用接觸式熱電偶或熱電阻測量實際溫度;
調節Kleiber測溫儀的發射率,直至顯示溫度與接觸式測量值一致;
記錄此時的發射率作為該材質的標準值。
適用場景:適用于高精度測量或未知材質的校準,例如在鋼鐵冶煉中校準高溫金屬的發射率。
技巧三:涂覆非反光涂層,簡化發射率設置
操作方法:
在反光材質(如拋光金屬)表面涂覆啞光黑漆或粘貼遮蔽膠帶(發射率≈0.95);
將測溫儀發射率設置為0.95,測量涂層區域溫度;
測量未涂層區域,調節發射率直至讀數與涂層區域一致,此時發射率即為推薦值。
優勢:通過物理手段降低反射干擾,避免復雜計算,尤其適用于頻繁測量的同一材質。
發射率設置的核心原則
動態調整:若被測物體表面狀態變化頻繁(如部分涂漆、部分裸露),需每次測量前手動調整發射率;若變化較少,可固定參數。
避免反射干擾:測量反光材質時,遠離高溫背景源,或通過涂層降低反射影響。
定期驗證:每季度或更換測量對象后,重新校準發射率,確保數據準確性。
案例:鋼鐵行業發射率校準
某鋼廠使用Kleiber測溫儀監測連鑄坯溫度,初始按拋光金屬發射率0.2設置,導致測量值比實際低80℃。后通過涂覆黑漆對比校準,確定實際發射率為0.6,調整后測量誤差降至±2℃,顯著提升產品質量。
結論:通過查閱材質表、對比接觸式測溫、涂覆非反光涂層三大技巧,可有效避開發射率誤判問題,確保Kleiber測溫儀在-30℃至500℃寬溫區內實現±1℃的高精度測量。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