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通量動態光散射儀操作前準備
環境要求
選擇平穩、干燥、溫度適宜的場所安裝儀器,確保儀器底部與地面平穩接觸,光路垂直地面,且儀器底部離地面至少50cm。
避免空氣流動、震動及強電磁干擾源(如大型電機、高頻設備),確保測量環境穩定。
樣品制備
分散性:樣品需均勻分散在液體介質中,避免團聚或沉淀。分散劑需透明、與溶質粒子折光指數不同、干凈且可過濾。
濃度控制:
蛋白質樣品:14kDa蛋白濃度建議1mg/ml,28kDa蛋白濃度建議0.5mg/ml。
其他樣品:根據粒徑大小調整濃度,避免多重光散射(濃度過高)或信號過弱(濃度過低)。
除氣泡:樣品需12,000rpm離心10分鐘,取上清液,避免氣泡影響測量。
樣品量:樣品池容量約14μl,建議準備20μl樣品以確保填滿。
儀器檢查
檢查電源、連接線、光路系統是否正常,確保激光器、探測器、溫控模塊等部件連接牢固。
預熱儀器10-15分鐘,待系統穩定后進行測量。
二、開機與軟件連接
開機步驟
接通電源,依次打開主機、溫控模塊及計算機電源。
運行測量軟件(如Zetasizer、IRSoft等),點擊“Connect”或“Hardware”建立軟件與儀器的連接,確認連接成功后圖標變綠。
參數設置
激光強度:根據樣品濃度調整(高濃度樣品需降低功率以避免信號過載)。
溫度:設置測量溫度(如25℃),恒溫120秒使樣品溫度穩定。
溶劑參數:輸入溶劑的折光率(RI)和粘度(Viscosity),參數隨溫度變化需實時更新。
樣品參數:輸入樣品的折光率(RI)和吸收率(Absorption),如蛋白質樣品需選擇“Material”類型并輸入對應參數。
測量時間:根據樣品穩定性設置(如連續測量3次,每次120秒)。
散射角度:通常選擇90°(小顆粒)或173°(大顆粒)。
數據過濾:設置偏差范圍(如Baseline=1±0.003),過濾異常數據。
三、樣品放置與測量
樣品池清洗
用水沖洗微量取液器和樣品池,避免污染。
使用微量取液器將樣品緩慢注入樣品池,避免針頭刮碰池底或側壁。
將樣品池放入樣品室,確保箭頭朝向自己,蓋上樣品室蓋子。
數據采集
點擊“Start”或“Measure”開始測量,儀器自動記錄散射光強度隨時間的變化。
測量過程中避免觸碰儀器或樣品池,防止光路偏移。
紅色數據為超出設定范圍的值,分析時不采用。
四、數據分析與存儲
粒徑分布
軟件自動計算流體力學半徑(Rh)及多分散性指數(PDI),生成粒徑分布圖(如對數正態分布、MSD多尺寸分布)。
相關性函數
分析光強波動與時間的關系,評估樣品均一性。
數據導出
保存為CSV、Excel或PDF格式,便于進一步處理或報告生成。
五、操作后維護
樣品池清洗
測量完成后,立即用水沖洗樣品池,吹干后存放,避免殘留樣品污染。
光學元件清潔
定期清潔光學元件(如激光窗口、探測器),使用無塵布或專用清洗劑。
儀器檢查
檢查儀器內部是否有雜物或塵埃,保持光路系統干燥管吸潮狀態(如吸潮需烘干再生)。
定期使用標準粒子(如聚苯乙烯乳膠)進行校準,確保測量準確性。
存儲環境
儀器不使用時,存放在干燥、通風、無腐蝕性氣體的環境中,斷開電源并蓋上防塵罩。
避免與危險化學品接觸,防止安全事故。
六、高通量動態光散射儀常見問題處理
光散射強度過高
現象:儀器出現自保護提示。
原因:樣品濃度過高或粒徑較大。
解決:降低樣品濃度或調整激光強度。
數據均一性差
現象:相關性函數波動大。
原因:樣品不均一或存在大顆粒。
解決:重新離心樣品,確保分散均勻。
光路偏移
現象:測量數據異常。
原因:操作過程中觸碰儀器或樣品池。
解決:重新調整光路,確保光路、物體和探測器之間的垂直和平行關系。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