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測色儀的校準是確保顏色測量準確性的核心環節,其涉及多維度的技術規范與操作流程。以下是基于行業標準與實踐的綜合分析:
一、校準原理與核心目標
分光測色儀通過捕捉樣品反射或透射的光譜數據,結合顏色匹配算法計算色度值(如Lab、Lch)。校準的核心目標是消除儀器自身誤差與外界環境干擾,確保:
光譜響應一致性:儀器在不同波長下的靈敏度與標準光源匹配;
幾何條件穩定:光照角度、探測器位置固定;
環境變量可控:溫度、濕度、光線干擾最小化。
二、校準方式分類與實施步驟
根據校準對象與目的,可分為以下類型:
標準色板校準(光譜基準校準)
原理:以NIST(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或PTB(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認證的標準色板為基準,校正儀器光譜響應曲線。
操作步驟:
選擇標準色板:根據行業需求選用對應標準(如Munsell、NCS、IT8.7/2);
光譜匹配:儀器測量標準色板,將實測光譜與標準光譜比對,生成校正矩陣;
Lambertian修正:針對漫反射材料進行余弦修正,消除視角依賴。
典型應用:印刷、涂料行業常用IT8.7/2標準色板,覆蓋CIE Lab色域95%以上。
白板校準(反射基準校準)
作用:建立反射率基準(通常為100%反射),校正光源強度與探測器增益。
實施要點:
白板選擇:需用穩定性高的PTFE(聚四氟乙烯)材質,反射率波動0.1時觸發自動校準。
分光測色儀的校準需結合硬件性能、環境控制與標準化操作,形成閉環管理體系。隨著AI與物聯網技術的融入,未來校準流程將更趨智能化與實時化,為顏色科學提供更高可靠性的數據支撐。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